會員登錄
|
聯系我們
首 頁
關于我們
協會簡介
會長致辭
發展戰略
組織機構
理事會
大事記
聯系我們
分支機構信息
行業分會
專業委員會
企業動態
產品展示
新聞中心
協會動態
行業新聞
通知公告
市場信息
政策法規
宏觀聚焦
團體標準
行業標準
技術園區
合作交流
國際交流
行業交流
企業調研
會展信息
宣傳專題
直播會議
黨建工作
黨委文件
學習園地
兩會專題
網上服務平臺
前沿科技
數據統計
協會刊物
新材料新技術
設備廠商服務
協會行業內刊
無機鹽產品大全
文件共享
會員社區
會員分布
會員單位
會員風采
攝影采風
會員系統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宏觀聚焦
政策法規
宏觀聚焦
團體標準
行業標準
技術園區
農村農業部關于印發《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和《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4-01-11 來源:未知 分享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農墾總局:
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農業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為加快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健全化肥農藥減量化機制,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和《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實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強化責任落實,有力有序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農業農村部
2022年11月16日
附件:
附件1 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docx
附件2 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docx
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
2015年開始,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動農作物化肥用量持續下降、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笆奈濉睍r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促進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關鍵時期,農業發展進入加快推進綠色轉型的新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兼顧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需要持續推進科學施肥、促進化肥減量增效,為保障糧食安全和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一、現狀和形勢
各地深入推進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科學施肥理念不斷強化,科學施肥技術不斷創新,科學施肥措施不斷落地,為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促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一是化肥用量連續下降。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加快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應用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農用化肥施用量連續6年保持下降。2021年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5191萬噸(折純)、比2015年減少13.8%。二是施肥結構更加優化。制定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作物氮肥定額用量,分農時分作物發布科學施肥技術意見,指導科學選肥用肥。氮磷鉀施用比例由2015年的1:0.53:0.36調整到1:0.49:0.42,控磷增鉀效果明顯,復合化率進一步提高。三是施肥方式不斷改進。推廣應用高效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配方肥占三大糧食作物施肥總量60%以上,盲目施肥和過量施肥現象得到基本遏制。四是化肥利用率明顯提升。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廣一批科學施肥模式,2021年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比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五是管理機制逐步完善。強化有機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登記管理,將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7類肥料由登記改為備案,開展肥料質量監督抽查,加強肥料標準體系建設,引導肥料產業轉型升級。
“十四五”時期是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對化肥減量增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穩糧保供任務更重。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任務。推進投入品減量化,既要將不合理的化肥用量減下來,也不能以犧牲產量為代價,減量化工作面臨新挑戰。二是綠色發展要求更高。促進資源利用集約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發展方式綠色化,是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主攻方向,加力推進化肥減量化是必然要求。三是科學施肥需求更迫切。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不同區域、不同作物、不同經營主體施肥不均衡還較為突出?;势贩N相對單一、氮肥磷肥不合理使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尚未解決。有機肥資源還田率偏低。面對這些新形勢、新要求,必須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綜合措施,扎實推進化肥減量化工作。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科研推廣管理全行業協同、生產使用評價全鏈條推進,加快構建現代科學施肥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著力科學施肥、精準施肥、綠色施肥,推進機械施肥、水肥一體、多元替代,加強肥料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促進施肥精準化、智能化、綠色化、專業化,實現化肥減量增效和肥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穩糧保供、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科技支撐。強化創新在化肥減量化中的支撐作用,聚焦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推動科技集成創新,突破一批重大瓶頸問題,推動科學施肥提檔升級。
——科學施肥,多元替代。堅持因土施肥、按需用肥,避免過量施肥、盲目減肥??茖W施用有機肥,推廣應用新型肥料,推進綠肥種植和秸稈多樣化還田,挖掘土壤養分有效性,減少化肥用量。
——因地制宜,綜合施策。以糧食主產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生態治理壓力大的區域為重點,針對突出問題,綜合運用科技、經濟、行政等手段,統籌推進化肥減量化。
——創建模式,構建機制。加強技術熟化和集成應用,創建推廣一批科學施肥技術模式,積極發展統測統配、智能配肥、代施代管等農化服務,探索構建施肥定額制、臺賬制等長效機制。
——政府引導,整合資源。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強化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夯實科學施肥公益性基礎。充分發揮經營主體的主力作用,撬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匯聚化肥減量化合力。
(三)目標任務
建立健全以“高產、優質、經濟、環?!睘閷虻默F代科學施肥技術體系,完善肥效監測評價體系,探索建立公益性與市場化融合互補的“一主多元”科學施肥推廣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完備的化肥減量化法規政策、制度標準和工作機制,著力實現“一減三提”。
——進一步減少農用化肥施用總量。到2025年,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等養分結構更加合理,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現穩中有降。
——進一步提高有機肥資源還田量。大力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有機肥資源得到有效合理還田利用,到2025年有機肥施用面積占比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
——進一步提高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持續推進農戶調查、田間試驗、制定配方等基礎性工作,到2025年全國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
——進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廣施肥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機具,全面提升科學施肥水平,到2025年全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3%。
三、技術路徑和區域措施
(一)技術路徑
一是“精”,精準施肥減量增效。夯實施肥情況調查、營養診斷、田間試驗等測土配方施肥基礎,精準制定發布肥料配方信息,提高配方肥、專用肥施用比例,減少不合理養分投入。
二是“調”,調優結構減量增效。加大綠色技術和投入品的研發推廣力度,優化氮、磷、鉀配比,調整養分形態配合,促進高效吸收。針對性補施中量和微量元素,減輕缺素癥狀。引導肥料產品優化升級,大力推廣新型功能性、增效肥料。
三是“改”,改進方式減量增效。改進傳統的表施、撒施、大水沖施等施肥方式,研發先進適用的施肥設備,推廣應用種肥同播機、側深施肥機等高效施肥機械,配套緩控釋肥料和專用肥料,轉變傳統施肥方式,減少化肥用量。
四是“替”,多元替代減量增效。合理利用有機養分資源,推進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化肥方式,推動有機無機結合。通過耕層調控、微生物活化等技術,激發土壤養分有效性,替代化肥投入。
五是“管”,科學監管減量增效。健全覆蓋肥料生產、使用、監管全鏈條的制度標準體系,建立健全主要農作物氮肥施用定額,推行施肥定額制、臺賬制管理,分區域、分作物、分農時制定科學施肥指導意見,引導農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區間。
(二)區域措施
東北地區。施肥原則:限氮、限磷、控鉀,補充鈣、鎂、硫、鋅、硼、鉬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主要措施:實施秸稈還田和糧豆輪作,增施有機肥;推廣機械深施技術,適時適量追肥;在土壤水肥保持能力強和地膜覆蓋種植區,推廣一次性施肥技術;風沙土、酸性土區域補施鈣鎂肥,土壤pH值高、產量水平高、缺鋅區域增施鋅肥,長期施用氯基復合肥區域適當改施硫基復合肥或含硫肥料;玉米推廣高效緩控釋肥料深施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水稻推廣機插秧側深施肥技術,適量增施硅肥,大豆、花生推廣接種根瘤菌劑,增施硼、鉬等微量元素肥料。
華北地區。施肥原則:減氮、控磷、穩鉀,補充硫、鎂、鋅、鐵、錳、硼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開展周期性深耕深松和保護性耕作,實施小麥、玉米秸稈還田,合理調控鉀肥用量;大力推廣配方肥和增效肥料,加強小麥水肥耦合、氮肥后移和“一噴三防”全程配套,提升玉米種肥同播作業質量,注重周年磷肥調控;大豆、花生推廣接種根瘤菌劑,增施硼、鉬等微量元素肥料;蔬菜、果樹強化有機無機配合,推廣機械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控制化肥用量;施用有機肥和土壤調理劑,發展果園綠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長江中下游地區。施肥原則:分區控肥、調優結構,適量減氮、控磷穩鉀,優化運籌、調整形態,補充硫、鋅、硼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試行氮肥定額制、施肥臺賬制;大力推廣作物專用肥、配方肥、水溶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新型肥料,提高機械深施、秸稈還田、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到位率;在適宜區域發展冬閑田綠肥,推廣果園、茶園綠肥種植;油菜基肥深施或種肥同播,適量補充硼肥;注重農機農藝融合,發展輕簡化施肥配套技術,設施農業、果園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華南地區。施肥原則:穩氮為主、兼顧減量,減磷補鉀,補充鈣、鎂、鋅、硼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試行氮肥定額制;大力推廣緩控釋肥、水溶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提高配方施肥、機械深施、秸稈還田、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到位率;注重利用鈣鎂磷肥、石灰、白云石粉、含硅堿性肥料等改良酸化土壤,在適宜區域發展冬閑田豆科綠肥;注重農機農藝融合,發展輕簡化施肥配套技術,設施農業、果園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西南地區。施肥原則:減氮、減磷、調鉀,配合施用鎂、硼、鋅、鐵、鈣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糧食作物大力推廣配方肥、專用肥等高效新型肥料,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施和秸稈還田技術到位率,恢復發展冬閑田綠肥種植;蔬菜、果樹注重有機無機配合,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發展果園綠肥種植,注重應用新型肥料,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全面控制化肥用量;注重利用鈣鎂磷肥、石灰、含硅堿性肥料等改良酸化土壤。
西北地區。施肥原則:以水定產、測土施肥,穩氮、控磷、調鉀,合理配施硫、鋅、硒、鉬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大力推廣緩控釋肥、水溶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和秸稈還田技術到位率;實施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和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改良鹽堿地和沙化土壤;在雨養旱作區推廣緩控釋肥料和配方肥,擴大機械深施面積;在灌溉區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作物專用肥,控制氮肥磷肥用量。
四、重點任務
(一)測土配方施肥提升行動。強化技術創新和推廣服務,打造測土配方施肥升級版,促進深化提升和推廣落地。打基礎。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施肥情況調查、營養診斷、田間試驗等基礎性工作。加強測土配方施肥數據管理與應用,及時更新施肥參數,修訂養分豐缺和施肥指標體系,精準制定肥料配方。強服務。創新高效測試方法,探索現代營養診斷技術,應用移動互聯等手段強化信息服務。探索作物專用肥套餐制配送、植物營養全程化管理、智能配肥“云服務”等一體化模式,提升服務能力。促落地。深入開展農企合作,有效聯結肥料生產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引導肥料生產企業按肥料配方生產配方肥、作物專用肥,探索公益性與經營性融合互補的服務模式,促進配方肥落地。
(二)“三新”集成配套落地行動。結合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集成推廣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減少化肥用量,提高利用效率。新技術。強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協同,實施養分綜合管理,因地制宜推廣營養診斷、根層調控和精準施肥等技術,實行有機無機配合,促進養分需求與供應數量匹配、時間同步、空間耦合。新產品。加強綠色投入品創新研發,引導肥料產品優化升級,積極推廣緩控釋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增效肥料和其他功能性肥料,準確匹配植物營養需求,提高養分吸收效率。新機具。推廣應用種肥同播機、機械深施注肥器、側深施肥機、噴肥無人機、水肥一體化設施、有機肥拋灑機等高效機械裝備,減少化肥流失和浪費。
(三)化肥多元替代推進行動。統籌利用有機肥資源,鼓勵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推動有機無機結合。種養循環。以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為突破口,開展種養對接,以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堆漚有機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因地制宜推廣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促進有機無機結合。綠肥種植。在光熱和水資源適宜的區域,大力發展綠肥種植和果園生草,采取自然覆蓋、刈割覆蓋或翻壓還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機物質投入。秸稈還田。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通過覆蓋、翻壓、堆漚、生物反應堆等方式還田利用。合理輪作。優化種植制度,推廣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輪作、間套作,接種根瘤菌劑,促進生物固氮。
(四)肥效監測評價行動。構建施肥效果監測評價體系,科學評價化肥減量化成效。布網點。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為對象,建立農戶施肥情況調查點和肥料使用效果監測點,創新數據采集手段和機制,開展調查監測,掌握一手數據。建平臺。搭建科學施肥數據管理平臺,在深入挖掘農戶調查、測試化驗、田間試驗、效果監測等數據基礎上,系統整合化肥生產流通等相關信息來源,實現多源數據融合分析,為科學施肥“云服務”提供支撐。評效果。優化評價參數,建立部省兩級評價指標體系,科學確定評價方法,客觀評價化肥減量化效果。
(五)宣傳培訓到戶行動。強化肥料知識與施肥技術宣傳培訓和推廣,促進科學使用。技術培訓。組織開展“百縣千鄉萬戶”科學施肥培訓行動,采用國家、省、市、縣農技推廣部門四級聯動,科研教學、行業協會、肥料企業三方互動的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指導服務。發揮科學施肥專家指導組和省級專家團隊技術支撐作用,組織開展“百名專家聯百縣”科學施肥指導行動,強化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指導。宣傳引導。開展科學認識化肥作用、促進綠色發展專題宣傳,編印科學認識化肥掛圖、化肥合理使用手冊、有機肥料施用指南等資料,征集總結化肥減量化典型案例,在平面媒體和新媒體集中報道,用真實案例提升宣傳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業農村部成立由部領導任組長的化肥減量化行動協調指導組,部內有關司局和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具體工作。各?。▍^、市)成立由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推進落實領導小組,加強協調指導,推進各項措施落實。
(二)壓實工作責任。落實“部門指導、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責任機制,層層落實屬地責任,將化肥減量化的主要任務分解到年度,細化到重點區域和主要作物,上下聯動,多方協作,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三)強化法制保障。開展肥料立法調研,積極推進肥料領域立法。推動肥料管理銜接,有效串聯起肥料生產、登記、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各個環節,構建科學、規范、高效的肥料行業管理機制。
(四)加大政策扶持。加強與財政、金融、科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健全化肥減量化穩定投入保障機制,支持探索建立糞肥科學還田利用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
(五)強化科技支撐。發揮教學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的技術、產品和信息優勢,組織開展綠色投入品、新型施肥技術等研發創新,集成一批技術模式,加快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和成果轉化應用。
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
推進農藥減量化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農業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要求,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現狀和形勢
農藥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對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用重大,但不科學、不合理使用也會對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農藥使用量連續6年呈下降趨勢,“十三五”期間年均農藥使用量(折百量,下同)27萬噸、比“十二五”期間減少9.4%,2021年農藥使用量24.8萬噸、比2015年減少16.8%;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6%、比2015年提高23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2.4%、比2015年提高9.4個百分點。同時,農藥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全國登記的低毒微毒農藥占比達85%以上,高活性和環保型新品種市場份額逐年增大。在有效防控農作物病蟲危害、保障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實現了農藥減量預期目標。
“十四五”期間,農業發展進入加快全面綠色轉型的新階段,對農藥減量增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又要推進化學農藥減量,迫切需要強化科學合理使用,提高農藥利用效率;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迫切需要建立農藥使用監管制度,規范農藥使用行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迫切需要轉變過度依賴化學農藥防病治蟲方式,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可持續治理。面對這些新形勢、新要求,必須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綜合措施,扎實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化工作。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加快轉變防控方式,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重點區域、關鍵環節,強化技術集成創新,形成環境友好、生態兼容的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加強監測預警,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強化科學安全用藥指導,在有效控制病蟲災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基礎上,努力實現化學農藥減量化目標。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減藥與保產統籌。著力提高病蟲害綜合防治水平,做到防效不降低、減藥不減產,統籌推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與農藥減量增效。
二是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著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全程綠色防控和科學安全用藥,在保障農業生產數量安全的同時,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的提升,減少農藥殘留污染。
三是堅持生產與生態協調。著力減少農藥對環境和有益生物的不良影響,在有效防控病蟲害、護航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農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四是堅持節本與增效兼顧。著力優化防控技術,集成推廣簡便易行、成本適度、防治有效的技術模式,更加注重減藥節本和增產增效的有機統一。
(三)目標任務
到2025年,建立健全環境友好、生態包容的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農藥使用品種結構更加合理,科學安全用藥技術水平全面提升,力爭化學農藥使用總量保持持續下降勢頭。
——化學農藥使用強度: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化學農藥使用強度(單位播種面積化學農藥使用折百量,下同)力爭比“十三五”期間降低5%;果菜茶等經濟作物化學農藥使用強度力爭比“十三五”期間降低10%。
——病蟲害綠色防控:不斷優化綜合防治技術措施,提高天敵昆蟲、生物農藥、理化誘控產品使用量,力爭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5%以上。果菜茶優勢產區生產基地、綠色農業產業園區基本全覆蓋。
——病蟲害統防統治:創新防治組織方式,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5%以上。糧棉油糖等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示范片、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基本全覆蓋。
三、技術路徑
根據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堅持分類施策、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重點在“替、精、統、綜”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替”,即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高效低風險農藥替代老舊農藥,高效精準施藥機械替代老舊施藥機械。推廣應用生物農藥和活性高、單位面積用量少的高效低風險農藥及其水基化、納米化等制劑,淘汰低效、高風險農藥品種;推廣應用高效節約型施藥機械,逐步淘汰老舊施藥機械,提高農藥利用效率。
二是“精”,即精準預測預報、精準適期防治、精準對靶施藥。加強農作物病蟲害自動化、智能化監測預警,提升精準預報能力和水平;加強抗藥性監測治理,推行對癥選藥、輪換用藥、適期適量用藥;推廣靶標施藥、緩釋控害、低量噴霧等高效精準施藥技術,提升防控效果。
三是“統”,即培育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大力推進多種形式的統防統治。加大力度扶持發展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開展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種形式的防控作業服務,推進防治服務專業化。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創造利于高效植保機械作業的農田環境條件,促進統防統治規?;l展。
四是“綜”,即強化綜合施策,推行農作物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轉變過度依賴化學農藥的防治方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廣生態調控、免疫誘抗、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措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同時,加強農藥經營環節監管,嚴厲查處違規銷售禁限用農藥和誤導生產者用藥行為。
四、重點任務
(一)病蟲監測預報能力提升行動。聚焦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和經濟作物常發病蟲害,推進監測預報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加密布設基層監測站點。在重大病蟲害發生源頭區、遷飛過渡帶、重發區和邊境高風險區加密布設監測站點,增配自動化、智能化監測設施,提升實時監測、持續追蹤和早期預警等末端發現能力。加快信息化技術應用。加強“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研發應用,建立健全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實現數字化監測、網絡化傳輸、模型化預測,提高病蟲情自動感知能力。推進精準預測預報。完善測報技術標準體系,規范監測調查和預報發布行為,建立定期會商機制,準確研判發生態勢,提高指導防治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二)病蟲害綠色防控提升行動。立足農藥減量增效,分區域、分作物建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加速集成推廣應用。充分利用生態調控措施。優化作物布局,因地制宜推廣抗性品種、健康栽培、輪作倒茬、深耕除草等農藝措施,控制病蟲害發生。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推廣應用天敵昆蟲、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和發酵生物農藥,逐步降低化學農藥使用強度。合理采用理化誘控技術。采用燈誘、性誘、色誘、食誘等誘集技術,推廣地膜覆蓋除草、防蟲網避害等措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推行科學安全用藥。推廣防效好、用量少的高效低風險農藥,指導輪換用藥、交替用藥及遵守安全間隔期用藥,提高農藥使用效果、效率。強化示范引領。按照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0%以上的標準,建成500個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綠色防控大面積推廣應用。
(三)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推進行動。扶持發展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加快轉變病蟲害防治組織形式。培育專業化防治組織。在糧棉油糖主產區、果菜茶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培育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購買服務等項目資金支持力度,發揮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防病治蟲主力軍作用。打造統防統治百強縣。在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主產區,按照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0%以上的標準,建成300個統防統治百強縣,引領統防統治規范化、規?;l展。提升統防統治水平。創新服務方式,推廣應用新型高效植保機械和精準施藥技術,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發展,提高防控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
(四)農藥使用監測評估行動。構建農藥使用監測、評估支撐體系,制定監測評估辦法,為化學農藥減量使用提供科學依據。布局監測站點。以糧食主產區和經濟作物優勢區為重點,建立一批農藥使用監測站點,系統開展農藥使用種類、使用量、使用強度、包裝廢棄物等監測。建立評估機制。明確農藥使用評價指標,定期分析、研判農藥監測數據,科學評估防病治蟲效果、保產增收作用。構建監管平臺。建立農藥使用監測數據報告制度,優化農藥統計方法,逐步建立農藥使用數據監管平臺,為農藥科學使用、安全使用、減量使用提供支撐。
(五)安全用藥推廣普及行動。強化農藥安全使用知識普及推廣,提高農藥科學使用水平,促進減量使用。加強宣傳培訓。持續推進“百萬農民科學安全用藥培訓”活動,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農藥使用知識。加強技術指導。組織專家深入一線開展巡回指導和技術培訓,解決農藥使用技術難題,提高技術到位率和用藥水平。探索農藥安全使用指導員制度。在果菜茶優勢產區、糧食主產區,開展農藥安全使用指導員試點,指導農民科學選藥、精準施藥、安全用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降低農藥殘留污染風險,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六)農藥使用監督管理行動。推行農藥經營標準門店建設,提升農藥經營服務水平,依法依規加強農藥生產經營使用監管,規范農藥經營和使用行為。建立農藥使用檔案。以農產品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種植大戶等為重點,推行落實農藥使用檔案記錄,如實記載農藥使用種類、用量、時間、地點等信息。加強農藥溯源管理。擴大農藥經營標準門店試點,嚴格落實農藥經營門店購銷臺賬記錄和限制性農藥實名制購買制度,建立農藥大數據平臺,實現農藥銷售和使用可追溯。強化農藥執法監督。加強農藥質量抽檢和市場檢查,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違規生產經營和使用農藥行為。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建設,穩步提高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農業農村部成立由部領導任組長的農藥減量化行動協調指導組,部內有關司局和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負責具體工作。各地要強化屬地責任,農業農村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組建專班專人推進落實,結合當地實際制定行動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推動工作落實。
(二)強化政策支持。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金融、科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各方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農藥減量化穩定投入保障機制,加強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投入,強化病蟲監測預警經費保障,大力推廣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科學用藥,促進農藥減量增效。
(三)強化科技支撐。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對生產亟須關鍵技術問題,開展“揭榜掛帥”和聯合攻關,加強綠色農藥新品種的創新創制。分區域、分作物成立專家組,充分發揮科研教學推廣等專家的支撐保障作用。引導教學科研機構、農藥械生產企業和行業協會(學會)發揮技術、產品和信息優勢,強化新產品、新技術集成和推廣應用。
(四)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廣泛宣傳化學農藥減量化對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和意義,爭取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農業生產者的配合和參與,營造全社會推進農藥減量化良好氛圍。
來源:農業農村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日韩美a片在线视频免费_日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_18岁禁止1000_亚洲国产久久精品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