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點發展鈦、鎂、鋁等輕質合金結構材料 建成國內重要的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
                                    發布時間:2022-10-26 來源:CBC金屬網     分享到:

                                    10月2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發布《西安市“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根據《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引領,結合西安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規劃明確發展重點:聚焦產業強、企業強、創新強、品牌強、融合強“五強”目標,做強電子信息制造、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醫藥等6大支柱產業,突出支柱產業核心地位,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

                                    規劃中涉及電子信息制造業和新材料新能源制造的部分內容:

                                    一、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聚焦產業強、企業強、創新強、品牌強、融合強“五強”目標,做強電子信息制造、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醫藥等6大支柱產業,突出支柱產業核心地位,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

                                    電子信息制造產業

                                    1.集成電路。依托三星、美光、華天、奕斯偉等企業,充分發揮陜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等專業機構作用,積極發展集成電路設備及材料研發生產、集成電路制造和封裝測試產業。依托西安克瑞斯、紫光國芯、西岳電子、源杰半導體等企業,加快推進網絡通信、存儲器、傳感器、物聯網等專用芯片的設計與產業化,持續提升西安集成電路設計規模和水平。整合現有科研院所及高校資源,聯合芯片設計和制造企業,積極推進SiC、GaN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2.智能終端。依托比亞迪電子、中興通訊、創維、華勤等企業,積極引進關鍵芯片、攝像頭、天線、觸控面板等相關配套企業,做大智能終端產業規模,加快構建更為完善的智能終端產業鏈供應鏈。發揮華為西安研發中心產品研發優勢,加快智能終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發展新一代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車載智能設備、家用智能終端、虛擬現實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和設備。

                                    3.電子元器件。依托西京公司、西安炬光、西安派瑞、中航富士達等企業,大力發展滿足高端裝備、應用電子、物聯網、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需求的核心基礎元器件。突破微機電系統(MEMS)微結構加工、高密度封裝等關鍵共性技術,加快傳感器產品開發和產業化,開發下一代電力電子器件,支持典型領域推廣應用。加快針對移動終端的新型電連接器、毫米波射頻同軸連接器的研發,盡快實現產業化。

                                    電子信息制造產業發展方向

                                    集成電路: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生產線,重點引進8/12英寸硅襯底生產線,謀劃引進6英寸SiC襯底和8英寸Si基GaN外延片生產線,引進光掩膜、高純濺射靶材、濕電子化學品、特種氣體及封測材料與設備、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等材料企業和設備廠商。智能終端:以整機制造為牽引,提升智能手機設計研發能力,做大智能手機產業規模,強化專用芯片、高端機殼、顯示屏、電源、攝像模組、基礎元器件等配套能力。重點發展面向家庭應用的服務機器人,延伸發展面向智能制造、特種作業等應用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提升智能機器人自主研發和規模量產能力,完善關鍵零部件、控制系統、集成應用等配套。電子元器件:推動電子真空管、連接器、電感器、電容器及光纖光纜、電子儀器儀表等基礎元器件轉型升級發展,加速電子元器件向片式化、超微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演進,加快推進新型敏感元件、新型電聲元件、柔性電路板、新型顯示等新型電子元器件研發和產業化。 

                                    新材料新能源制造產業

                                    1.先進有色金屬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院及西部超導、西部材料、陜西斯瑞等企業,重點發展鈦、鎂、鋁等輕質合金結構材料,鈦和鎳基高溫合金材料,鎢鉬、稀土等稀貴金屬功能材料,鋯合金等核能新材料以及金屬基復合材料、金屬纖維等,建成國內重要的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形成以鈦材為主的較為健全的有色金屬工業生產體系。加快建設西部超導產業創新中心、歐中生物科技產業化等項目,掌握一批精深加工技術和銜接下游的工程化技術,推動一批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的應用,實現重點大宗材料產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完善有色金屬材料產業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2.超導材料。通過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實現低溫超導材料產業升級換代,突破高溫超導材料批量化制備關鍵技術,開發出面向電力、能源、醫療和國防應用的超導電工裝備,實現超導材料、超導強電和超導弱電產品協同發展和規?;瘧?,超導材料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并形成基于超導材料及其應用技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3.其他新材料。持續支持陶瓷基、金屬基、碳基、樹脂基等復合材料,高溫合金材料,核能新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等各領域協同發展,加快新材料產業鏈下游與先進制造業各領域深度融合。重點開展高模型、高強型對位芳綸,超高強型、耐熱型及抗蠕變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石墨烯纖維、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應用技術研究;提升先進輕紡材料在應急與安全裝備領域、醫衛領域、空天領域的應用,推進陜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4.太陽能光伏。依托隆基綠能、隆基樂葉等骨干企業,大力發展新型光伏電池材料,發揮單晶技術優勢,持續降低生產成本,穩步擴大設計產能,以經開區、航天基地和西咸新區為主承載,打造太陽能光伏產業集群,打造航天基地光伏材料產業園、經開區太陽能光伏裝備制造基地、高新區太陽能光伏產業創新研發基地。鼓勵光伏配套產業加快發展。發揮特變電工逆變器研發制造優勢,推動光伏設備配套行業大幅增長。鼓勵面板玻璃、邊框等輔料產業發展,完善本地化配套,發揮對光伏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新材料新能源制造產業發展方向

                                    先進有色金屬材料:重點發展高端鈦及鈦合金、高性能鋁合金、鋁鋰合金、鎂合金、銅合金、硬質合金及高純稀貴金屬,通過有色金屬材料的設計開發、制造流程及工藝優化等關鍵技術和國產化裝備的重點突破,掌握一批精深加工技術和銜接下游的工程化技術,加快開發基于互聯網與工業大數據的智能制造技術,推動一批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的應用,實現重點大宗材料產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完善有色金屬材料產業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太陽能光伏:重點發展單晶硅片、電池組件、光伏逆變器等優勢產品,加快PERC+、TOPCON、HJT等新興技術研發,加快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加快關鍵生產工藝與生產制造過程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引導企業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等企業合作開發光伏電站系統智能清洗機器人、智能巡檢無人機等產品,實現光伏系統從踏勘、設計、集成到運維的全流程智能管控。鼓勵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建立廢棄光伏產品回收與利用處理網絡體系,推動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日韩美a片在线视频免费_日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_18岁禁止1000_亚洲国产久久精品中出